奇门遁甲的定局之谜 撩开奇门遁甲起局的神秘面纱
奇门遁甲:揭开神秘面纱下的定局之谜
奇门遁甲,一个名字足以让人感受到其神秘莫测的魅力。有人说,“精通三式是为神”,如今,几乎每一个术数爱好者都会接触到奇门遁甲。我们追求的是“学会奇门遁,来人不用问”的境界。张志春老师为奇门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真正把奇门从神秘莫测的境地拉入到现实生活之中的,当属计算机和奇门起局软件的发明者。因为奇门遁甲本身并不神秘,神秘的是我们难以找到进入其神秘之门的快捷方式,特别是其起局之难,不仅指其过程的复杂,更是因为其起局的方法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人对术数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对奇门遁甲的研习也曾中途放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去认为奇门遁甲作为一门涉及天文历法精准性的学问,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起局模式。这就像数学、物理学一样,如果公式都不统一,那么很难得到正确的运算结果。经过对奇门遁甲起局原理的,我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但我知道这只是在真相的过程中摸索而已。
近日,我发现免费运势站上的奇门排盘软件存在问题,这引发了我对奇门起局的重新思考,也激发了我与大家共同的愿望。
一、奇门遁甲名字的真实含义
要理解奇门的起局,首先要奇门遁甲这一名称的来源。奇门遁甲的神秘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名字有关。“奇”、“门”的含义相对明确,而“甲”字基本也已定论。“遁”字的含义却为神秘面纱增添了一层。几乎所有的奇门类书籍都将“遁”字解释为逃避和隐藏,认为甲是元帅、首领,需要隐藏在后面指挥。我觉得这种解释并不准确。“遁”字在古汉语中的含义更为广泛,如“迁延之意”,并非仅仅指逃避。唐代颜师古指出,“遁者盖取盾之声以为巡字”,而南宋学者赵彦卫说,“遁甲当云循甲,言以六甲循环推数”。这为我们揭开奇门遁甲的神秘面纱提供了一线线索。六甲循环推数,是奇门遁甲的核心。
二、奇门遁甲的成熟年代
奇门遁甲的神秘性还源于其背后的历史传说和神秘人物传承。在研究甲骨文时,我惊讶地发现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天干地支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占卜之中。我不相信奇门遁甲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成型。因为奇门遁甲的运算必须有完善的历法支持。据考证,中国的历法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这是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此后,历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孔子在《易》和《春秋》中突出了历法思想,因为当时的历法存在许多问题,已经对国家政治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这位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不仅修正了《春秋》中的历法错误,也为后世的天文历法研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奇门遁甲并非完全神秘莫测。它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历史的紧密联系都为我们揭开其神秘面纱提供了线索。让我们共同、共同进步,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古老的学问。关于奇门遁甲的历史发展与运算机制
深思之下,若奇门遁甲早在春秋战国之际便成熟发展,那么孔子所著《易经》中或许已蕴含其端倪。回溯孔子生活的时代,历法混乱至四季不分的状态,奇门遁甲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得以流传至今呢?
有专家指出,奇门遁甲最早在正史图书目录如《隋书》中有所记载。书中作者除伍子胥外,其余大多可信。特别是《三元遁甲六卷》的作者刘毗,其官名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绝无假冒之可能。《汉书艺文志》中也提到了与奇门遁甲相关的书目,如《风后十三篇》《文解六甲十八卷》等。这些记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两汉统一历法之后,奇门遁甲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汉初历法的统一为奇门遁甲的普及和飞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当时,奇门遁甲被视为支流末技,未能登上大雅之堂。但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促使了它的深入民间与逐步发展。
奇门遁甲的运算机制,归根结底便是干支、历法与九宫、八卦的结合。干支早已出现并成为奇门运算的重要基础。而九宫之奥秘来源于洛书与河图的变体。九宫实际上是河图的旋转排列形式。从坎宫开始沿着1至9的次序,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太极图。其中,以2、5、8宫作为驱动九宫运转的中枢轴。这一秘密犹如破解玄空风水的一把金钥匙。这个倾斜轴模拟了地球的自转轴。当以这个视角审视时,坤宫、艮宫等便被视作正向方位。这样,奇门中的天门、地户等问题便迎刃而解。而历法在奇门遁甲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其节气模式上,奇门遁甲通过区分阴遁、阳遁,将节气作为重要的时间节点。冬至夏至成为其关键的时间点,而每个节气则被分配到九宫中的八卦宫中。
奇门遁甲中的置闰问题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难点和争议点。我认为,置闰的起源源于古人对历法的知识局限,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模糊科学策略。随着历法的不断进步和精准化,不置闰的说法逐渐兴起并得以发展。古人受限于技术和知识,无法准确掌握每个节气交接的具体时刻,因此采取了置闰的方法以大致确定每个节气的交节时日。在今天看来,即便科技发达,没有历书和计算机的帮助,也很难准确说出每年每月每个节气的交接之日及其具体时刻。我们可以理解古人的这一选择是基于当时的知识和技术的无奈之举。总之奇门遁甲发展至今已涉及诸多领域和知识分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文化现象要想真正了解奇门遁甲则需要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精髓并真正掌握其应用技巧和方法。关于奇门遁甲的起局方法,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神秘色彩的话题。我们深入其背后的原理,同时结合现代科技,对奇门遁甲的起局方式提出一些新的理解和建议。
让我们理解何为奇门遁甲的起局。在古人的智慧中,奇门遁甲是把八卦纳入九宫之中,每个宫都对应着24节气中的三个节气。这样的布局,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确定具体的起局时间,却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
关于使用三元局的决定,我们可以依据日干的符头来进行。例如,在丙申日,其符头是甲午,而子午卯酉属于上元,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阳遁8局来起局。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我们应用奇门遁甲的基础。
关于置闰法的争议,其实大可不必。在历法已经相对普及的今天,我们有着便捷的计算机和手机排盘软件,完全可以摒弃那些复杂的争论,选择更为简便的起局方式。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奇门遁甲的应用软件也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奇门遁甲的普及和应用。
关于定局之谜,其实质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模拟。九宫图其实是先天八卦的变体,反映了冬至以后阳气依次渐生和夏至以后阳气消退的自然现象。我们不必被其神秘的表象所迷惑,而应该深入其背后的自然之理。
再说到奇门遁甲的灵活起局,我们应该摒弃那些不必要的争议,结合现代科技,更为实用的起局方法。历法虽然有多种,但都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断修改而来。既然历法是人制定的,那么奇门起局的规则也不该有什么神秘之处。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对于卦或局的理解程度,而不是拘泥于起局的方法。
我想强调的是,奇门遁甲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那些奇门应用软件的开发者。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奇门遁甲得以在现代社会中迅速普及和应用。我也针对易友的意见,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应该结合现代科技,进一步简化和优化奇门遁甲的起局方法,使其更加易于被人们接受和应用。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奇门遁甲原理的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之理,让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奇门遁甲的起局方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应该结合现代科技,袪除其神秘色彩,挖掘其背后的原理,让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这些观点和建议能对那些欲进入奇门殿堂的爱好者有所帮助。有很多的朋友在尝试奇门遁甲局预测时,常常遇到一些困难。看到别人能够轻易断局,但自己手动起局却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要想真正精通一门术数,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奇门遁甲的起局方法呢?在此,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一些观点供朋友们参考。
对于拥有排盘软件的朋友,我推荐首选茅山法。茅山法严格依据历法用局,更符合奇门遁甲的应用原理。它进入交节时刻即开始启用奇门定局,摒弃了以日干支符头定局的原则,直接依照各宫的规定用局依次使用其上中下三元。这样的方法能够真实模拟自然规律,克服了拆补法和置闰法中的一些混乱现象。例如,《超级奇门》排盘软件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开发的。在实际应用中,比如今年的立春时刻,选择茅山法起局,排盘软件会自动进入相应的阳八局排盘。
对于习惯使用拆补法的朋友,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拆补法是一种结合符头和节气的“折中”方案。虽然它有时会出现残局现象,但在实际应用中,与茅山法的差异并不大。在某些情况下,拆补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于置闰法,这是古人为了克服不能精准掌握交节时刻而发明的一种简单实用的起局方法。只要掌握了节气的时间和日干支的符头原理,就可以轻松确定奇门局。对于那些没有自动排盘软件的朋友来说,置闰法无疑是首选。
对于那些在某些特殊时刻需要灵活起局的朋友,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可以根据来者的方位或坐下的方位定局,或者使用时辰、数字等来定局。奇门遁甲的起局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我想说的是,奇门遁甲并不是一种神秘不可测的法术,而是易学的一个分支派流。它的本质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形成的节气变化(定局布盘)与人们具体的生存环境(九星八门)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外力因素(古人以为存在的八神)相结合的一种预测技术。希望通过我的解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奇门遁甲的定局、起局原理,并能够更好地应用这门术数。奇门遁甲的奥秘及其核心运算法则
奇门遁甲之所以被神秘化,是为了激发我们的敬重,让我们愿意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深入奇门遁甲的循环系统以及其独特的运算法则。
在阐述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力时,我们不能忽视太阳的角色。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复运动,为地球带来了季节的变化。古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将复杂的季节变化简化为24节气。奇门遁甲正是在这一自然变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通过三个循环系统——九宫定局的“大循环”、宫内用局的“中循环”以及一气三元的“小循环”,模拟了太阳运动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过程。这三个循环系统共同构成了奇门遁甲的核心运算法则。
在九宫定局的“大循环”系统中,艮宫与坤宫的对调,展现了冬至后阳气逐渐积累的过程。从坎宫开始,随着太阳从南回归线回归,我们所能感知到的阳气逐渐增长的过程被完美模拟。每个宫位都代表了不同的节气,以及与之对应的阳气消涨的过程。这种模拟不仅精确体现了自然变化的具体过程,还使得奇门遁甲能够精确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这个角度看,称其为最高级的预测术也不为过。
再来看宫内用局的“中循环”系统,它指的是九宫系统内部的循环运动。每个宫位内部都有相应的节气变化,启动不同的定局。这本质上反映了阳气在地球体表随着太阳运动而阳涨阴消的积累过程。
至于一气三元的“小循环”系统,则是指在一个节气之内的用局变化。这是每5天60甲子的自动循环往复的结果,展示了奇门遁甲对时间细微变化的敏锐捕捉。
对于各种起局法的比较,我们可以将其比作射击运动。奇门遁甲如同新发明的,置闰法类似于的准星,提供大致的方向;拆补法则是一种精度更高的瞄准器;茅山法则好比智能,能自动调整方向。而灵活起局法则更接近没有准星的“山贼”们使用的,虽看似原始,但往往能准确命中目标。无论哪种方法,真正决定预测准确度的还是经验、实战水平和直觉。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速,愿意深入研究奇门遁甲的人并不多。但正如我所强调的,奇门遁甲背后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细心体会。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发大家对奇门遁甲的兴趣,愿意跟随我去这一古老而神秘的预测术背后的奥秘。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手机,我却在深入研究手机的设计原理。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有些古怪,甚至质疑我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但我想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多年来对易理,尤其是对奇门遁甲理论的深入研究。
我一直对易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几十年的学习生涯中,我时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但很少将其付诸文字。当我看到自己的涂鸦和随笔,我会感叹,这些曾经的想法真的是我自己的吗?我怎么一点记忆都没有了呢?
如今,我已经年老,但终于将这篇文章写成。这是我多年来易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我此生学易的满足与无悔。尽管文章可能存在一些错误和遗漏,但我希望建筑风水网的读者们能够理解和接受,不要因为我的观点而误导他人。
在此,我要感谢东方斑竹,感谢论坛里支持我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了研究易学的决心,我希望你们也能在易学上取得大成。
接下来,我想补充一些关于“三奇六仪的排布之谜”的内容。
三奇六仪的排布是学习奇门遁甲的基础,也是奇门遁甲运算的基石。其排列次序之秘是古今奇门遁甲的未解之谜。三奇是乙丙丁,六仪是戊己庚辛壬癸。在奇门布局时,排列次序却变成了“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个次序的变换让许多人困惑不解。
我在网络上搜索并研究这一规律,发现很多人都在这个问题,但众说纷纭,让人眼花缭乱。张志春老师在《神奇之门》一书中提到这个排列是一个连环阵,一个太极圈,但他没有认识到其排列运行的规律实际上是一个太极曲线。
其实,这个排列规则古人早已指明,就是《烟波钓叟歌》所云“阳遁顺仪奇逆布,阴遁逆仪奇顺行”。问题的关键是其排列次序为什么不是依次顺行却要把三奇六仪分开运行呢?我认为,这是自然之理的最合理解释。
奇门遁甲是紧密依托历法而自成一体的天干之学。古人对其运行原理说不清楚,因此不断神化它,使其成为最神秘、最难掌握的一门预测学。我在前文的分析中指出,遁甲奇门是在“阳顺阴逆”这一总的指导原则下,通过三个循环系统的运算,来真实模拟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复运动而引起自然环境变化的这一过程。
十天干的本质是对一年四季变化的高度概括,也可以看成是对太阳运行轨迹的一种模拟。从表面看来,太阳的运行轨迹应该呈“N”字形,但实际上从宏观来看应该就是一个“S”形的太极曲线。我把十天干变化成一种并不对称的太极曲线的形状,其中戊己土被放在中央,驱动太极图运转。由于“一山难容二虎”,所以“戊”在中宫,“己”必须出去形成了新的形状。奇门遁甲运算的一个机制就是把天干排在九宫中逐次运行。这里有个明显的矛盾之处就是九宫只有九个位置而天干有十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就按照太极运行曲线原理舍弃了甲作为天干之首的特殊地位将其“寄存”在中宫戊的下面而已。由于甲寄在戊下那么戊就可以出面代理其行政。这样就形成了从戊这一特殊位置作为起点而开始奇门遁甲的布局运行了。这种布局就像是以谁为领导的党中央领导之下的诠释一样充满了策略与智慧。最后我还想分享一个小秘密在奇门排盘中三奇六仪的小秘密中我曾提到庚不离丙丁而戊不离壬癸。后来我还发现在一个节气之内下个地盘的戊所去的地方就是上个地盘的丁的所在之处。如果换了节气则按照三个循环之说直接前往定局指定的地方然后再依次运行。虽然这看起来像是秘密但其实只是排盘的小窍门而已。奇门遁甲:介绍简单真理与中宫之秘
奇门遁甲,常被误认为是神秘莫测之术,但我要告诉大家,它其实揭示的是自然的简单真理。
我们深入一下“中宫之秘”。
一、太极图:自然变化的模式
《易经•系辞上传》中提到:“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学原理,其实是古人观察自然变化的结果。太极图,作为易学之根本,体现了自然变化的机理。我们常见的阴阳鱼太极图,表现了万物阴阳互根互变的自然规律,它体现的是事物发展变化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还有一种动态的太极图,我称之为“来氏太极图”。其黑白二路,表示阴阳的转化,体现了气机生生不息的道理。我认为,“来氏太极图”最原始地体现了运动变化。其中中空之“○”,便是我要说的“中宫”。
二、“戊”是阴阳变化的基准点
在“来氏伏羲八卦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先天八卦的运行规律。当我们将太极曲线视为太阳在天空的运动轨迹时,乾位正是夏至之刻,坤位则是冬至时刻。而中宫,相当于赤道的位置,是南北半球一春一秋的分界点。
十天干中的戊己为土,代表中央、长夏。土在中宫的位置是不争的事实。当十天干被纳入到“来氏太极图”进行模拟时,戊己土自然被置于中宫。黄宗炎在解释陈抟的“无极图”时,称中空之“○”为“玄之门”,有化生万物之功,这与戊己之土的特点相符。
奇门遁甲在解决十天干如何合理纳入九宫的问题时,根据自然变化的结果和人为的选择,把甲“寄存”在中宫的下面。甲作为天干之首,代表事物最初萌发之状态,而中宫作为事物发展的核心,能体现渐涨渐消的变化过程。以戊这一中心点为基准,奇门遁甲的排列呈现出“阳遁顺仪奇逆布,阴遁逆仪奇顺行”的特点。
三、两仪:阴阳变化的两个方面
中宫是矛盾的中心点,是事物变化暂时平衡的结果。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中宫是静止与运动的结合点。来知德的“来氏太极图”中的中空之“○”,若一分为二,则变成了阴阳鱼互纠的太极图。这个两仪,指的是一阴一阳的两种变化,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决定着事物变化的方向。
奇门遁甲并不神秘,它揭示的是自然的简单真理。我们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基本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理解世界。关于奇门遁甲中的六仪与三奇的解释
奇门遁甲,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学问,其中的六仪与三奇更是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与。许多书籍对这两者常常仅作浅薄解释,将它们简单地解释为仪仗、警卫之意,或是将其归为神秘不可解之物。透过历史文化的脉络与深入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深意。
关于六仪的“仪”字,除了常见的仪仗、仪卫之意,更应理解为一种象征、代表之意。从历史角度看,《说文解字》中的“仪”即是法度之意。同样,《墨子》也曾提及,“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进一步强调了仪字背后的法度含义。六仪在奇门遁甲中,一是指阴阳两仪,二是指按照法度运行之意。这是古人对自然界阴阳变化以及人类应遵循的法则的一种抽象表达。
再来看“六甲遁六仪”,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排盘规律,更是一种运算法则。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特别是天文现象,发现了时间的循环规律。在奇门遁甲中,甲子时开始排盘,甲戌时则从另一个地点开始,这背后反映的是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这种规律并非简单的代数式,而是古人对宇宙运行法则的深入洞察与智慧结晶。六仪在此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运算中心或起点,使得复杂的奇门遁甲运算得以简化并得以传承。
再来说说三奇。在历史文献中,“奇”常用来表示异、余数或阳数等概念。《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三奇六仪的体系中,丁丙乙被称为“三奇”,这是因为它们在六十花甲子的排盘过程中显得与众不同,仿佛是余数的存在。它们之所以被尊崇为“奇”,是因为它们在奇门遁甲的运算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代表着一种特殊的阴阳属性或是特殊的时空状态。
至于九宫跳涧之谜,这是奇门遁甲中另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九宫图的排列次序虽然一目了然,但其背后的原理却让人捉摸不透。其实,这仍然是阴阳消长的体现。在九宫定局的系统中,某些宫位的对调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与理解。这种排列次序是古人对冬至以后阳气渐生、夏至以后阳气消退这一自然现象的一种模拟与表达。这种复杂而又精确的穿宫变化,体现了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太极图,如同阴阳鱼的优美舞蹈,展现出一种动态美。看似简单的图案,实则蕴含了古人对阴阳互转之道的深刻理解。如果我们稍作变换视角,会发现它呈现出阳中含阴、阴中含阳的复杂模式,如同世间的万物变化,既有规律可循,又充满无限可能。
关于八卦的次序之谜,犹如古人为了精准模拟阳气渐长渐消之理而精心设计的密码。他们巧妙地将阴阳元素重新组合,形成了两套阴阳系统,以此保持阳气积累与消退的连续性。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揭示了天地人伦的奥秘。
仪征铜圭表,这一古老的测量工具,仿佛见证了古人对天文的历程。通过观测太阳出没方位和正午高度,他们准确地测定了方向、时间以及节气变化。仪征铜圭表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天文学的主要观测手段之一,也展现了古代先师们研习奇门遁甲的智慧与工具。
再看奇门遁甲这一神秘的预测术,它融合了天文、历法以及太极、阴阳、九宫、八卦、五行等多元知识,被誉为“帝王之学”。虽然学习奇门遁甲的第一难关在于定局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奇门软件的出现为爱好者们带来了便捷。自我寻求奇门定局仍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功。通过对古代工具的介绍和对历史知识的挖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奇门遁甲的奥秘。
一窥古人如何确定二十四节气,更是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圭上表影的测量与比较,结合《周髀算经》中的数据,他们便能轻松确定当时所处的节气范围。这样的智慧与技艺令人叹为观止,也让我们对古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此物品小巧便捷,易于携带,但在我眼中,它在应用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这也说明了奇门遁甲在古代的应用过程中,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极其精确严密的预测技术。
置闰,无疑是历法的一项纠错机制。奇门遁甲的符头,以“五天一元”的标杆原理对应15天的一个节气。因每年有365天有余,比24节气的360天多出5天,这个“标杆”就容易产生误差。为了纠正这种误差,人们便设置了置闰。古人的置闰法存在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严格遵循上、中、下“三元”运转,这往往导致置闰后的定局与交节时刻的循环定局出现严重偏差。
比如1990年6月21日23时交夏至,在郭志成《揭开奇门遁甲之谜》一书中,“闰”了一圈芒种后,定局出现混乱。而刘金喜主编《通用易学万年历》虽未置闰,但其定局也早有偏差。
“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按照他们编制的置闰法历书,已经严重违背了奇门遁甲在“冬至夏至”阴阳顺逆起点的排盘布仪的重要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依然遵循这种定局法。我已经有了重新设置置闰法的思路,但由于奇门遁甲排盘软件已经普及,再制定新的方法已无太大现实意义。
其实,先师们设置置闰法的初衷是知错必改,在每年的冬至和夏至之前纠正闰差,从此“改过自新”,自成一体。后人墨守陈规,导致越改越错。程道生在《遁甲演义》中指出的“……十六日甲辰交冬至节,方用冬至下局”,就是明证。现今的人不理解先人的意图,反笑人家用错了局。既然奇门遁甲九宫定局的“大循环”系统可以从坎宫的“1、2、3”直接跳到艮八宫的“8、9、1”,那么为什么不可以从夏至之日直接切入相应的“中循环系统”呢?显然是后人固守“一气三元”的小循环系统所致。
为了克服置闰法的缺点,后人发明了拆补法。拆补法的最大优势是严格按照每个节气的交节时刻来定局,符合奇门遁甲三个循环系统的运算体制。牢记阳历的24节气交节日是奇门遁甲定局的第一关。只要记住四至、四立图以及宫位定局图,再结合交节日期表,就可以轻松找到定局。要求不是特别精准的话,完全可以照此起出拆补局;但如果想精益求精,就要特别注意那些特殊的日子。在这些日子前后起局时,不妨翻一下历书;或者给懂易的朋友打个电话问问。即使手头没有历书,或者记忆的交节日期前后相差2天之内,按照《梁氏奇门定局法》也可以起出基本精准的奇门局来。按照此表定局时,当天交节的具体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置闰法已有先例。
由于我们并不处于闰年之中,想要轻松一些的朋友们可以直接按照惊蛰节起上元阳一局进行布局。让我们想象一下,在春天的气息逐渐弥漫的日子里,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新的篇章,是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再举一例,如果在2013年5月5日正午时分开始布局,因为时间尚在闰芒种之前,那么直接按照立夏中元阳一局进行布局便是明智之选。想象一下夏日的阳光普照大地,一切都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在置闰之年,我们需要根据时间调整布局的策略。前人的《二十四节气交接时间表》是我们的基本依据。逢闰年必定会出现“接气”现象,这时我们要取后面的时间来进行布局;而不闰之年则会出现“超神”现象,我们应选择前面的时间。比如立春这个节气,在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不闰之年我们选择2月3日进行布局,而逢闰之年则选择2月5日。需要注意的是,逢闰之年需要延后整整一年的时间才能开始进入正常的布局节奏。
从1910年至2030年之间的置闰年份中,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尾数为3、6、9的年份为闰芒种,其他年份则为闰大雪。我们可以参考《二十四节气交节表》,对于置闰之年逢尾数为3、6、9的年份(除了特殊的2010年),则从夏至开始延后取用布局时间;而其他置闰之年则从冬至开始延后取用。这样我们就能确保布局的精准无误。比如在夏至来临之际,我们根据这一规则进行布局调整,便可以确保我们在奇门遁甲领域游刃有余。
另外我要提到的是,我所独创的“梁氏奇门定局法”,这个方法融合了置闰法与拆补法的精髓,旨在灵活而精准地应对不同的局势变化。这种定局方法寻求在不变与变化之间的平衡,既遵守交节日期的规律又不失其灵活性。特别适合于没有使用奇门遁甲排盘软件的朋友们使用。真心欢迎各位朋友前来测试与检验这一方法,我愿意接受大家的宝贵意见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也鼓励大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对于奇门遁甲起局的问题,我想说的是,正是历法的复杂性和难以逾越的瓶颈导致了奇门遁甲在民间的普及难度增加。因此我要说,奇门遁甲应用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那些奇门应用软件的开发者们的贡献。虽然有些朋友能够看懂奇门局却无法手动起局,但要想真正精通一门术数不仅需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如何使用奇门遁甲的起局方法我给出如下建议:有排盘软件的朋友们可以首选茅山法;如果不习惯茅山法的朋友们可以使用拆补法。茅山法摒弃以日干支符头定局原则依照各宫的规定用局而依次使用其上中下三元这种方法完全克服了拆补法的残局以及置闰法的混乱现象真正模拟了自然规律。个人认为张志春老师在编写《神奇之门》一书时可能没有真正理解茅山法的运行原理或者受限于当时的排盘软件没有广泛推荐使用茅山法从而误导了广大奇门爱好者。在今年的二月,当时间流转至己亥日的子时,我们面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时,即便六十甲子的“一元五天”尚未运转完毕,我们已经步入了阳五局。显然,这一转变违背了奇门遁甲中的“三元”理论。在此,我想再次强调我在前文已经阐述过的观点:符头原理其实是一种模糊理论,一种权宜之策。依据这种原理布局,有时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天体运行和自然环境的真实变化。天干地支与六十甲子相结合的方法,是古代人们特有的记日记时方式。虽然四柱以此推算吉凶祸福,但奇门遁甲与其并非同一运算体系。置闰法和拆补法依据日干支的符头来布局,似乎有些本末倒置。
想象一下,就像世上的人姓有父子相传的规律,如果父亲姓赵,儿子却姓钱,虽然特殊情况有特殊的理由,但总归显得不合逻辑。同样,奇门遁甲的大循环系统严格遵循历法,而小循环系统理应以节气为基准。拆补法虽然也是根据节气交节时刻来布局,相较于置闰法显然更为实用和进步。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其与茅山法的差异并不大,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我强烈推荐使用拆补法。
当我们没有软件辅助排盘时,置闰法成为了一种便捷的选择。我撰写此文的目的在于解释奇门遁甲的定局、起局原理,揭示古人依赖日干支符头原理起局的真正原因。我要赞扬置闰法的智慧与实用性,这是古人为了更精准掌握交节时刻而发明的一种聪明的方法。
只要你能记住24节气的时间,再知道起局那天的日干支,利用符头原理就能迅速确定奇门局。对于不会手动起局的朋友,真的可以尝试一下,其实非常简单。置闰法永远是那些没有自动排盘软件者的首选,或是在特殊时刻不得已而使用的一种快速起局方式。
至于不会置闰法的朋友,也不必过于担心。在特定时刻,灵活起局也是一种选择。奇门遁甲的断局只是一种象征,使用何种方法起局其实并不至关重要。有时候,可以根据来者的方位、时间或是随机数字来灵活定局。
最后我要说的是,奇门遁甲或许被神秘化,但其本质只是易学的一个分支派流。它试图模拟天道、地道、人道、神道的变化来推测吉凶祸福。它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形成的节气变化与人们具体生存环境等因素相结合的一种预测技术。而人为的神秘化无非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敬重,进而达到某些目的。我只能尽我所能,将我所理解的奇门遁甲合盘端出,与大家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