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过年小吃 炊年糕
中山地区,临近年关时,流传着一种独特的传统风俗——炊年糕。这里的过年,总与年糕紧密相连,正如当地流传的俗语所说,“年糕年糕,年发年高”。
在中山民间,炊年糕是一种富有特色的过年习俗。这一习俗在《香山县志·同治》中有所记载,书中详细描述了年糕的多种制作方法,如甜糕、白糕、黄叶仔糕等。
中山的年糕,尤其在潮湿温暖的季节里,会因其独特的制作技艺而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当年糕表面长出五颜六色的霉菌时,当地人视之为吉祥的“发财”征兆,而对外地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这“生毛发普”的年糕而笑谈中山人。但尽管外界的笑声,中山人依然坚守着这一传统,代代相传。
说到中山的隆都地区,那里的年糕更是美名远播。沙溪年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米好、水好、猪油香滑而著称,更因此成为中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溪人的年糕一般重量可观,大的甚至重达三、四十斤。尽管如今乡下传统家庭已很少自己动手制作年糕,因为制作年糕的过程十分繁琐耗时,但这一习俗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这种高糖高油、又大又厚的年糕,实在不易蒸熟,但其寓意却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中山人通过炊年糕来祈愿来年“年糕年糕步步高”、“细蚊仔(小孩子)快高长大”。这种习俗不仅仅是为了口福,更多的是为了祈求吉祥和美好。大年糕一般在年初二才“开糕”,用以馈赠亲友和招待亲朋。剩下的则慢慢享用,有时可以吃数月还吃不完。而沙溪年糕除食用外,还有浸酒的特殊用法。将年糕切成小块浸于米酒中,十余日后米酒变得香甜醇厚,对产后妇女、病后体虚者等有很好的效果。
这一传统习俗展现了中山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这种独特的年味,使得中山的过年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人情味和文化底蕴。